在2025年廣州建博會的智能家居展區,一場關于“未來生活”的變革正在上演。螢石展示的AI人臉視頻鎖Y5000FVX,通過搭載大模型的AI交互系統,讓門鎖從“工具”升級為“智能助手”;少海匯與三翼鳥共創的指揮家PRO廚房,將家電與家居設計深度融合;華為鴻蒙智家的小藝管家,以全屋智能中控實現燈光、窗簾、安防的聯動控制……這些場景共同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行業進化圖譜:智能家居正從單品競爭邁向系統解決方案的新階段。
單品智能:從“功能迭代”到“體驗瓶頸”
過去十年,智能家居行業經歷了單品智能的爆發式增長。智能音箱、智能門鎖、智能攝像頭等產品通過Wi-Fi、藍牙等協議實現基礎互聯,但功能局限在單一場景。例如,早期智能音箱僅能控制燈光開關,卻無法根據用戶習慣自動調節色溫;智能門鎖雖支持指紋解鎖,卻難以與安防系統聯動。這種“偽智能”狀態在2025年建博會上已難覓蹤跡,取而代之的是深度整合的系統方案。
螢石展區的桌面機器人RK3便是典型案例。這款產品不僅支持語音交互,更能通過藍海大模型學習用戶行為,主動調節家居環境。當老人獨自在家時,RK3會自動監測異常活動并聯系緊急聯系人;當用戶進入客廳,它便能聯動空調、燈光至預設模式。這種“無感化”服務背后,是AI大模型對用戶需求的精準理解——傳統單品依賴預設指令,而系統解決方案通過場景化算法實現主動服務。
系統智能:生態重構與標準統一
2025年建博會的八大核心趨勢中,“平臺互聯”與“AI管家”成為焦點。在2.1館,CSA聯盟首次全場景展示Matter協議生態,華為、小米、樂橙等品牌設備通過統一標準實現跨平臺聯動。這種變化標志著行業從“協議混戰”轉向“生態協同”,用戶不再需要為不同品牌設備下載多個APP。
海爾三翼鳥與少海匯共創的智慧客廳,展現了系統解決方案的另一維度。分體式廳柜與電視無縫銜接,玄關柜的色彩碰撞提升空間質感,而所有設備均接入海爾AI智能助手“小優”。當用戶說出“觀影模式”,窗簾自動閉合、燈光調暗、投影儀啟動,這種“一句話控制全屋”的體驗,正是系統解決方案的價值所在——通過硬件、軟件、服務的深度整合,創造單品無法實現的場景價值。
適老化改造:系統智能的新戰場
在政策驅動下,適老化改造成為智能家居系統解決方案的重要增量市場。住建部等16部委聯合發布的《關于加快發展數字家庭的指導意見》明確要求,新建住宅需預留健康管理、緊急呼叫等適老化智能產品設置條件。建博會上,螢石RK3適老版通過跌倒檢測、SOS報警、云端值守中心等服務,構建起“硬件+軟件+服務”的完整閉環;海爾三翼鳥的智慧窗則通過風雨傳感器實現自動關窗,解決老人忘記關窗的安全隱患。
這些案例揭示了一個關鍵趨勢:系統解決方案正在突破“設備堆砌”的初級階段,轉向“需求導向”的深度服務。正如中研網報告指出,2025年智能家居平臺滲透率預計達30%,較2024年提升8個百分點,其核心驅動力正是用戶對“無感化”“主動化”服務的迫切需求。
行業洗牌:從“價格戰”到“技術戰”
市場數據印證著這一轉型的必然性。2025年第二季度,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同比增長280%,其中全屋智能系統客單價突破10萬元。頭部企業通過并購快速補足產業鏈短板:如上海晨巒企業管理合伙企業通過引入騰訊系資本,構建起覆蓋研發、生產到渠道的戰略資源網絡,其控股的樂橙品牌在家庭安防領域形成差異化競爭力。
技術壁壘的構建同樣關鍵。螢石自研的視覺模組4.0實現3D人臉識別,華為鴻蒙智家通過邊緣計算將設備響應延遲降至毫秒級,這些技術創新直接推動行業從“連接”向“認知”跨越。正如IDC數據顯示,2024年全球智能攝像頭出貨量達3168萬臺,中國市場占比超36%,而2025年Q2智能安防軟硬件市場規模預計達913億元,同比增長13%。
站在2025年的時間節點回望,建博會上的每一處創新都在宣告:智能家居的競爭已從單品功能比拼,升級為生態構建能力與場景服務能力的綜合較量。當螢石的AI管家能理解“媽媽拿著快遞回家了”的語義,當海爾的智慧窗能感知狂風暴雨自動關閉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技術的進步,更是智能家居從“工具屬性”向“情感伴侶”蛻變的必然路徑。這場跨越,終將重塑人類與居住空間的關系。
- END -
免責聲明:此文內容為本網站轉載企業宣傳資訊,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,與本網無關。文中內容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。如用戶將之作為消費行為參考,本網敬告用戶需審慎決定。本網不承擔任何經濟和法律責任。